平均年龄不足 25 岁,从职教赛道走出,淮南联合大学 “巡迹智探” 团队研发的多模融合驱动地下管廊安全感知平台,不仅打破了进口设备垄断,更以 “产学研用” 一体化模式推动着地下管廊运维产业的升级。
在淮南联合大学一间 30 平方米的孵化室内,团队用 11 个月时间完成了从技术构想到产品落地的突破。该平台以声成像、热成像与 AI 算法的跨学科融合,将气体泄漏检出率提升至 99.1%,定位精度突破 10 厘米 ²,响应时间控制在 30 秒内。
“巡迹智探” 以 8-12 万元的单价,仅为进口设备的 50%-60%,却有着更优的技术参数。对比美国福禄克 ii900 型声成像仪,其频带覆盖范围扩展至 20-100kHz,感知维度从单一声场升级为视听红外多维度。目前,团队已与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签订 80 万元购销合同,并计划 2025 年在安徽周边省份销售设备 32 台,首年营收预计达 945 万元。
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 “四位一体” 的院校支持:学校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和办公位、注入启动资金与创新创业支持、对接通信和地质专家组成指导团队、将项目纳入创新创业重点培育计划。
团队有着清晰的发展路线图:1-2 年研发 “巡迹智探 -Ⅱ” 全方位巡检仪;3-5 年形成年产千台设备的生产线;5-7 年以管廊监测为核心,拓展市政设施智能运维全场景,目标 2028 年营业额突破 1 亿元。